- 註冊時間
- 2007-9-3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1488 天 連續簽到:10 天
|
霧峰林家官保第園區
( e/ ^" C; D1 b- d霧峰林家宅園之萊園 / Eva隨手拍 霧峰林家發跡簡介發跡於霧峰(古稱阿罩霧)的林家,在日治時代與基隆顏家、板橋林家、鹿港辜家、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,自19世紀中期林家掌握台灣中部大面積的田地,曾協助官府平定太平天國、參與中法戰爭,擁有數千精良兵勇與樟腦特賣權等特權,是清治時代台灣社會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。林家宅園在1858年在林文察參與平定小刀會獲官職後,方興建官保第主屋;於1864年林奠國、林文明參與平定「戴潮春之亂」獲軍功後,開始興建頂厝景薰樓前落;後因林文察戰死由朝廷追贈太子少保,1870年才由林朝棟興建現有官保第規模,此時也是霧峰林家發展最鼎盛的時期。 霧峰林家宅園介紹霧峰林家宅園在1985年被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,包含萊園、頂厝系統與下厝系統等三區塊。. k3 D2 q5 ? Q" I
; \6 Y6 g% @( ]: L5 T& R/ U+ e 萊園簡介3 r0 R4 ~7 a2 }: c! J4 b2 y
萊園是臺灣傳統閩南建築四大名園之一,結合日式與西式建築風格,座落位置即為現今明台高中所在地,於1887年開始興建,1895年由林文欽完成第一階段,為梁啟超、櫟社等歷史名人當時結社活動之地,1897年林文欽更著有「萊園記」一書,點出興建萊園的原意,更有娛親、悠遊適志、淡泊名利、歸隱鄉土的想法;1907年由林獻堂增建飛觴醉月亭與虹橋,改重簷歇木式構架步蟾閣為折衷磚拱式,且改名為五桂樓;1965年明台中學遷入,成為第一個在古蹟中的學校。, K% m: Z t! y9 `
0 a# K7 p2 d9 F" T$ } 頂厝系統簡介+ g: k; j- y6 ~1 E- g# z
頂厝系統最早的建築為草屋型式,後人進行改建,分為景薰樓、蓉鏡齋、頤圃與新厝等建築;景薰樓由1864至1866年間開始興建,至1899年完工分為三落,第一落設有景薰門樓,每落分為正身、內外護龍,後樓為最具特色的建築,建築特點採背側土埆壁、正面出步起的雙層隔樓的作法,另有垂花門銜接穿心廊的獨立廊院;後在1915年因地震受創而修建,加入日式風格的建築影響。1887年興建蓉鏡齋作林家族學學堂,為單一院落建築,有仿孔廟而設的半月池、又稱百龜池與山門設計,日治時期為教授漢文與詩學之處。至於頤圃,本為穀倉及客房所在,1906年由林家後人整理為遍植菊花的嬉遊之處而得此名,1909年更改建為不同於其他建築的二層式洋樓,1920年建一、二進護龍,正身延遲至1930年方完工;921地震時受影響,於2006年12月修復完成。
" E n; I. d/ _4 Q. o
; S' x4 p0 X' \8 @# m 下厝系統簡介
- k# J6 t4 e* O) Q- ?2 u 下厝系統是整個林家柴園中最重要的建築群,包含草厝、官保第、大花廳、二房厝和二十八間。其中草厝為林宅的起家厝,因為林家由此發跡故又有「發財厝」之稱;整個林家宅園最重要的建築為官保第,正面寬度十一開間五進深,相較一般三開間或五開間的寬度,稱為全台規模第一的閩式官宅當之無愧,宅院中設有大花廳,以福州式戲台與特色卷棚的作法是目前碩果僅存的福州戲台,寬有五開間,採明廳與洞窗的特殊設計, 是林家子弟喜事慶賀之地,也是林家邀請外賓宴客的宴席之處;另有二房厝為三大落五進式建築,主要是提供二房族人的居住空間,相較於其他處較為樸素平實;因林家屯有數千兵勇,故設計有二十八間,含營房、馬廄、軍隊辦公室等屯軍駐紮的營房設計。
$ ?( Q& p9 U0 p) V7 @1 a* n, g潘秀靜
0 t- g0 D& O) ?4 A4 b5 L! A9 l- G* G# }- T p
1 [/ E' b: J x
地址:台中市霧峰區民生路26號 : D; E3 q! Q& Z. ^, I, [
* c8 G5 i' v9 f營業時間:【官保第參觀資訊】
. M1 U* l7 J5 \- U5 g% W. x9 V 開放時間:每星期二至星期日 上午9時至下午17時。
# i p: b6 s( e: [ 休館
" b3 [$ C) { }+ I# x" A
+ x9 d: ]. M0 s6 |
" t, P( U) ~: J5 S$ [
/ x" h+ |5 K3 }4 D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