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註冊時間
- 2010-4-24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4 天 連續簽到:1 天
|
他们基本上多演“阶级敌人”,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。但他们是好人,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然而他们中的好些人,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对待,几十年抬不起头,有的还枉送了性命……% `6 W9 |* { n# c8 G K/ b
" x9 j) }' k3 r- Z9 y5 U
9 L2 m' E4 d* Y K6 }" d
《红河激浪》中的孙百岁
/ D: ^+ z: }) P1 V8 m/ D9 R+ `3 M% C* q9 C% h* d4 O: R+ ?" [+ F
安震江(1928年—1977年)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生于北京昌平,1948年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。1951年入文化部电影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。1953年毕业于电影学校,后入北京电影演员剧团。1954年,在《沙家店粮站》中出演反角尚怀宗。1955年入长影任演员,先后在《平原游击队》、《虎穴追踪》、《地下尖兵》等多部影片中饰演角色。1957年,回北京电影制片厂,演出《红孩子》、《红旗谱》、《暴风骤雨》、《侦察兵》等片,以专门饰演形形色色的坏蛋而著称。' I" {! B: ^8 G1 H5 }7 ~; ]. s
* s* H$ v1 ]' X+ B
+ e2 s s9 d5 D
. g& F$ l, q8 a. e; w5 [4 E《地道战》中的汤司令- G" Y W4 f( p0 F! @
2 C8 Q7 t( ]1 o$ _# U
刘江(1925——)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,著名反派表演艺术家。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参加过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。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部队文工团员、分队长、副队长等职。1958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。长于塑造反派人物。参加拍摄的影片主要有《地道战》、《闪闪的红星》、《突破乌江》、《谭嗣同》、《屠城血证》等;还曾出演过《考场》、《卖蟹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小神仙》等影视剧,为观众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坏蛋角色。他在《地道战》中饰演的汤司令,活灵活现,“高,实在是高”,成了台词里的绝对经典;《闪闪的红星》中的胡汉三,那句“我胡汉三又回来了”也仍让人记忆犹新。在《地道战》中刘江把他当年在哈尔滨见到的一系列汉奸、伪军、地头蛇、乡棍、地痞进行综合提炼,最后升华成一个日本人的走狗。“我就把他设计成一条狗,一条日本人所养的哈巴狗,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恶心。”由于是走狗,所以在日本主子面前才会永远是“高,实在是高。”6 h' W% f4 s: r) }/ D( ~
人的一生演一个坏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演坏蛋,更难的是这辈子的每一个坏蛋演得都让人咬牙切齿,恨之入骨。已经八十二岁的刘江老师心甘情愿地演了一辈子坏人: d) S+ n0 `8 A7 h6 y+ T
: g" b& \4 n8 o1 G4 G
" `) q+ ~$ r/ M' C* |6 L
# k( w. T3 D9 z: z5 M \
《白毛女》中的黄世仁
. G- n- l& T5 a& U 陈强
8 l0 z5 w) G! Q2 s M. Q5 V 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,以塑造反派人物见长,是中国银幕人物长廊中反面角色的代表人物。陈强1918年11月出生,河北宁晋人。1936年在太原并州中学读书时参加业余剧团。1937年随战地总动员会宣传团在晋西北演出。1938年至延安,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。1939年毕业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演员。1942年主演喜剧《二大伯》受到欢迎。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4年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演员,1945年因在歌剧《白毛女》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而知名。1947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。后在《留下他打老蒋》、《桥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。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专修班学习。自1947年投身影坛后,陈强已塑造不同身份、不同类型的银幕形象20多个。《白毛女》中塑造的黄世仁和《红色娘子军》中塑造的南霸天,奠定了他在影坛饰演反派人物的地位。$ g! b! M$ |. I4 u7 ] R: _2 H( k
陈强不仅擅演反派角色,还参加拍摄多部喜剧片。如《魔术师的奇遇》、《三年早知道》、《父与子》、《瞧这一家子》等。陈强和陈佩斯被称为中国影视界的“父子兵”,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始于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片《瞧这一家子》,此后就是又一部反映父子题材的影片《父与子》,直到《二子开店》的推出,让这个系列作品真正赢得了观众的喜爱。
" g5 K' k$ s) k1 L) R, E- D% e/ _2 g4 Q
6 |3 h$ Y) Z1 z. T《六号门》中的朱把头
+ A! s1 d* z* e % z5 a0 E) I; R$ P' }9 r+ t0 M
葛存壮4 c! Z: n! H1 f, M+ Z" `$ `3 K: C
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,著名表演艺术家,塑造了一批鲜活的艺术形象,被称作北影厂独当一面的“反一号”。1928年12月出生,河北饶阳人。抗战胜利后在齐齐哈尔铁路医院做化验员,此时,因酷爱文艺,经常参加一些业余文艺活动。1947年考入齐齐哈尔文工团,作过演员,拉过胡琴,小提琴。1949年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,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涯。1953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。早年参加过电影《中华儿女》、《钢铁战士》、《白毛女》、《赵一曼》等影片的拍摄表演。尤以《红旗谱》中的地主恶霸冯兰池,《矿灯》中的日本经理"岛田"、《小二黑结婚》中的"金旺"、《小兵张嘎》中的日军龟田队长、《南征北战》中的蒋军参谋长、《柳暗花明》中的造反派头子、《大清炮队》中的清军守备叶守信等最为成功和著名。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。葛存壮老先生一辈子演过的片子其实比他儿子要多,但演过的好人又几乎很少。他曾说过,他一辈子最得意的作品就是:葛优。
( b( ^2 i2 v; I& Z2 L4 x6 b" a; v
; w; [7 j' g) ^! W$ S' |
+ @/ O( b" e+ i Z《林海雪原》中的老道" K1 R! ^; Y7 A$ M- Q
?% c* v; |' z- y- U% H
刘季云(1911年——1971年)
" o* l: X, l% O: I0 [* w1911年出生,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38年参加八路军,并参加著名的上党战役,之后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,他思想成长很快,尤其是艺术实践,使他积累了较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经验。2 w0 t7 W8 c: \3 g# I" G0 u
解放后,1951年被调至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任演员。1953年调至北京,在总政文工团话剧团任演员。在此期间,曾在《第二次攻击》等剧中饰演角色。1956年被借用至八一厂参加影片《冲破黎明前的黑暗》的拍摄。以及次年拍摄的影片《五更寒》。由于他将革命老人塑造得真实,自然,在1957年被正式调至八一厂演员剧团工作。在这一时期,他拍摄了多部影片。例如:《英雄虎胆》、《林海雪原》等等影片。& d7 @7 V0 r/ o, e
刘季云创造诸多银幕形象,多为配角,可分为两大类:一种是塑造老年人的形象,第二种是反派形象。由于他饰演的反派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,使他成为八一厂以塑造反派形象见长的电影演员。1966年参加拍摄《南海长城》一片,因文革未得以完成,并且又受到迫害,患有多种疾病。这样一位能塑造具有一定深度,有一定特色的好演员于1971年与世长辞。
K( o) o, b9 k+ E$ J) P) L! R/ [$ i* i( x0 E1 b
* O: z% }2 d8 \3 E0 c《龙须沟》中的冯狗子
; t1 S* e6 A% h
; G$ B' q% i- a# a 封顺
9 V( U, _" H6 H" R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21年7月出生,辽宁沈阳人,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。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,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、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、演员,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,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。从影五十年,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,而且专演配角,多为反派。如《吕梁英雄传》中的日本小队长、《龙须沟》中的冯狗子、《林家铺子》中的陆和尚、《小兵张嘎》中的胖伪军、《神秘的大佛》中的管家赖猴、《武林志》中的尤掌柜、《烈火金刚》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《夜深沉》中的张三等。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。 ) z, C; S9 z7 B& \
) X4 w3 g. @! J$ H& a4 t7 U) f$ R5 l" U' T6 h
1 N. R) d( i8 J; G$ ]5 B6 s; k
《暴风骤雨 》中的韩长脖% G! h# d `; i2 | J2 W

% F2 e+ A& }+ G8 S+ g 陈志坚# T3 ?. w- f ~
2 G8 T5 M/ T* c- B# T
% } g8 e* ?$ l+ k0 K1 b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17年出生,北京市人。1938年参加革命,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会当演员,1950年调入北影厂当演员。几十年来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了各种角色,尤以饰演形形色色的坏人见长。如《智取华山》中的敌营长、《暴风骤雨》中的韩长脖、《海霞》中的尤二狗、《小兵张嘎》中的红眼伪军、《无名岛》中的水鬼、《大河奔流》中的王尾巴等。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。
7 }5 J# z8 Y x, t
: N: G) s0 s+ P! i3 [+ i
) ~3 z! U$ C& E2 Z$ X8 V《无名岛》中的冯占奎
6 D- {: h2 D/ ?9 t 2 S7 Z% n, K2 \
方辉( D8 i! z* u( Y
8 a% @, [1 e3 L% E8 \/ v# e S
% U+ d1 U2 }! L9 I0 @) K* o' V7 S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原名方城,1929年生于辽宁沈阳,1949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,同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自1958年在《英雄虎胆》中饰演土匪司令李汉光起,以擅演反派角色而为人注目。参加拍摄的影片有《无名岛》、《粮食》、《暴风骤雨》、《五彩路》、《停战以后》、《侦察兵》、《黑三角》、《泪痕》等。5 x: X5 Q% K6 Q, n R' _
5 Q4 z l( u1 G) {9 r
9 t8 e, e- u4 |4 t
《党的女儿》中的马家辉
9 |' T& |# h( E- `/ Z& R& @1 v - D- f: m: k6 ?# [
李林(1920——1992)
' g+ J* P) Y; c9 D
' U, }% k3 Q( F5 D4 y' l
; P. [7 k: e% g8 L' v" q' P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,1920年生于黑龙江巴彦,1937年11月,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李林,投考“满州映画协会演员训练所”,开始了银幕生涯。抗战后,李林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演员。1946年在《松花江上》中饰演日本工头。1948年2月,李林来到北平,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。3月到华北大学进行了短期学习。1950年在《内蒙人民的胜利》中饰演王爷手下的一个官吏,同年在成荫导演的《钢铁战士》中饰演敌政工处长陈俊卿,较好的揭示了角色的恶毒顽固,阴险狡诈的反动本质。该片1951年在第六届卡罗维·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和平奖。' f, e# p0 g* c9 ^7 X/ o2 b" N
/ O' d/ o B" \ 李林又相继在《新儿女英雄传》、《一贯害人道》、《虎穴追踪》、《怒海轻骑》中饰演反面角色,后又在《党的女儿》、《烈火中永生》等影片中扮演叛徒、敌特工人等人物。) P. Q: g. R5 z8 N; ^' S& e% G
5 X# t! N: I' L2 S! _9 C 1972年以后,李林继续在《海霞》、《黑三角》中饰演反面人物。李林在创作反面人物时,抓住角色各自的性格特征,精心通过人物外部造型,进行人物内心的刻划。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。1992年7月,李林逝世。, q* f K9 X2 c \$ ]6 L
2 h# Q/ K( l% w: U& ]' Y9 L
0 C& J f3 L8 ^! Z
《古刹钟声》中的老和尚- ^6 ]' q' k$ K
( S* b( N# e- X
田烈(1913年——1977年)
1 z ?- q" U$ H3 T# O6 l& t' p
; a* R: E8 \ p' D7 v. Q
2 M% d; w% }2 A% u# F% d 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。原名田树炎。山东肥城人。十五岁入山东民众剧场学习表演,1929年为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演员。后相继任北平晦鸣剧社,上海集美歌舞剧社、狮吼剧社演员。后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《生死同心》、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《新旧时代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。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,辗转南京、徐州、武汉、重庆等地演出抗日剧目,并自编自导自演话剧《东北的烽火》。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,先后参加拍摄《白云故乡》、《火的洗礼》、《青年中国》、《日本间谍》等影片。1947年至北平,任中电三厂演员,参加拍摄《满庭芳》、《碧血千秋》等影片。建国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、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。因为长着一张“凶神恶煞”的“坏人”脸,所以在影片中多饰演反派角色,以在反特片中扮演“老特务”而著称。50年代曾在《神秘的旅伴》、《古刹钟声》、《云雾山中》、《铁道卫士》等影片中,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特务、土匪形象,是影坛早期名反角之一。
1 M9 z' t" K; q. u, N8 X6 F" b! F4 I6 d5 l5 J- L8 B+ Z' ^
% x7 @( U; V9 z8 _8 W$ c) \《红河激浪》中的姚德元
6 V% }# i& D' N 6 g* d' l. b$ t# H! b1 K
李景波(1913年——1981年)0 D1 Y3 t2 E I+ b' c
/ }$ ?- ?& E9 ~) V0 @- q% {6 E% T' D2 M( q2 F
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。1913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县。1933年入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,在少年时代,他爱好美术,学过绘画,与著名的画家张仃、导演凌子风、著名演员蓝马是同窗好友,过从甚密。后辍学。1934年入山东省演员训练班。1935年,李景波在北平考入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,成了话剧演员。加入中国旅行剧团,曾参加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、《雾重庆》等话剧的演出。1939年在上海民华、新生影片公司摄的《孔夫子》、《前程万里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。后在香港参加拍摄《孤岛天堂》、《流亡之歌》、《雪姑七友传》等影片。1942年重返中国旅行剧团。后相继在北平南北剧社、上海影人剧团、天津国风剧社、青岛皇宫剧院和北平艺友剧社任编导和演员。1948年在北平中电三厂摄制的影片《碧血千秋》、《满庭芳》中饰演角色。1950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、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,先后在《吕梁英雄》、《新儿女英雄传》、《祝福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。因在影片《新儿女英雄传》中扮演李六子,1957年于文化部1949∼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三等奖。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。1959年与人合作电影剧本《北大荒人》。1961年后在黑龙江省文化局工作。1981年起在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任顾问。作为一个有独特造诣的演员,李景波对我国电影事业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。但是,他在五十年代后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,被迫离开影坛,流放到北大荒,后来定居哈尔滨。1981年3月21日,几经折磨的李景波,在哈尔滨溘然长逝,他继续拍片的美好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!但是,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。
* @) G" w R2 x4 x1 L3 ~* e
5 f+ O: i( q p* P# R
, ~0 X7 p: ^* Z3 T
) B. N) T! ~8 n, H李壬林* u' v' Y0 s" I: r% H9 e; q
5 C6 H5 V4 y8 z7 u. R# n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37年参加河北人民游击军。1940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学习。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戏剧队队长、华北军区师火线剧社副社长。建国后,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研究员、总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副团长、山西省军区分区副政委、总政治部文工团办公室主任。演出的话剧有《红缨歌》、《井冈山》,电影《边寨烽火》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等。在话剧《冲破黎明前的黑暗》中饰联络员,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表演二等奖。在电影《白毛女》中饰穆仁智,获表演一等奖。(注:穆仁智为黄世仁管家、狗腿子)
. X) {% W j! h% k; ^. [, J) G' P( m. O+ }
' W' X! r0 p$ w1 r5 h) J* M- ?王孝忠; P( }4 w. d2 q( J& L1 H2 B/ X# |

. p ~# i+ X! f8 j' [0 N/ ^1 [, w 八一厂老演员,与刘江一样,在银幕上塑造了山田(地道战)、中村(永不消逝的电波)、多田(野火春风斗古城)、石中柱(东进序曲)、白昌璞(打击侵略者)大量鬼子、汉奸形象,是观众眼中的又一大“鬼子、汉奸王” 。
Z+ w! K5 ~9 ~2 L
3 R& [: _( ~) C6 p4 Q* G W5 Q- E- U) k% E. d
谢万和, ?3 |( Z e L4 {' f$ T: ^

: ~8 u' X( d- Q9 Q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配角演员,擅长塑造敌伪军官及特务汉奸等反角,也塑造过一些革命军人的形象。
/ V) x& G9 q9 h) ~% ~- R7 b/ c$ W; P" p: p3 g
9 S& m r) A+ d! G z4 W赵子岳(1909年——1997年)$ y# y$ D l4 R# v$ o
, S+ r: r% p- S( _2 L& D$ S6 ^
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,1909年7月31日出生于山西古县,1997年因病去世。1932年毕业于山西太原师范学校,杭州艺专肄业,曾在太行山剧团、太行军区文工团,太行军区京剧团、山西省剧协担任过宣传干事、艺术指导、团长等职,1951年调北影,担任过演员科科长和演员剧团团长。一生扮演了数不清的配角,表演却一丝不苟,“土”味儿十足。近半个世纪来,参加了80余部影视片的拍摄。曾在《停战以后》、《红旗谱》等中,生动地塑造了班县长、李德才等“地主老财”形象。6 ~# t3 N9 V% Y0 F" J& q" b
; q- N- O- F* B8 s; u
9 I8 L6 S% z3 F0 h5 b* _张怀志
6 q( j0 A" P* r# f
+ f4 Z: ^3 k8 t) ?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,后调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,擅长塑造正、反各种角色。导演张前的父亲。9 Z7 @3 l& x/ g& d& y
& O, @3 ?# L1 C" L& N ~+ I, `
陈戈(1916年——1981年)
' K0 M# f* \' }+ g% V" F ) u3 r# W5 j* {- X) N- U! L
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、编导。四川自贡人。1932年在蜀光中学毕业。1933年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,其间对四川的文明戏(即话剧)产生了浓厚兴趣,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成都剧人协社、国防剧社,后转大同电影戏剧学校学习。1935年曾任重庆西南话剧社演出股长,并曾在重庆金星魔术团任职。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同吴雪、王赵湮等人组成四川旅外剧人抗战演剧队,到农村宣传抗日。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0年随旅外演剧队辗转长江两岸和西南地区进行抗日救亡演出。后至延安,曾任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戏剧部主任、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演出部主任、延安联防军政治部艺术学校教员、四野政治部艺术学校戏剧主任等。曾在《回春之曲》、《塞上风云》、《抓壮丁》、《上海屋檐下》等三十余部话剧中饰演角色。因为扮演《抓壮丁》中的王保长和《雷雨》中的周朴园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,大受观众赞赏,并得到周恩来的亲口赞扬。解放战争中,先后在东北联军政治部宣传队、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、中南军区艺术学校任职。1950年调任文化部北京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。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。1957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。1964年夏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文工团任艺术指导兼电视剧导演,曾在影片《南征北战》、《党的女儿》、《停战以后》中饰演角色。1963年参加编导《抓壮丁》并饰王保长一角,在银幕上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反派形象。40多年前,八一电影厂拍摄的四川方言电影《抓壮丁》堪称是那个时代唯一的喜剧经典,风靡了全国。陈戈1981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, 终年65岁。0 F4 Z8 s! Y$ a
- f) W/ f$ o9 i V' G
, g4 Z, W2 X6 X1 X2 X* E8 E; [管宗祥4 C4 A- o' Y+ ~2 k

$ O( h) g8 a; G' d# F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27年生于山东平邑。1942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,任文工团团员。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后在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三十五军政治部文艺宣传大队任副队长。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曾在《智取华山》、《祝福》、《神秘的大佛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。后主演影片《包氏父子》、《良宵血案》等。并应邀参加日本影片《空海》的拍摄。还参加拍摄《浪迹天涯》、《黄粱梦》、《大饭店小故事》、《武生泰斗》等电视连续剧,曾出色地扮演了众多反派形象。著有《电影疯人》、《表演艺术生涯四十五年》等。其子管虎,1969年生于北京,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,因执导《头发乱了》、《黑洞》、《冬至》、《七日》等影视剧而名声大噪。
# U8 l3 q3 I. V8 w, i( d( r7 s, F! {1 W( L! V" \4 E
《小兵张嘎》中的胖翻译
) c. R8 [1 j, `3 i R9 \; B
, s+ D/ O9 M$ M3 p3 f1 g4 B- \! ]' w; j 王澍(1928年——2003年)
% d2 l/ g7 e h8 z: e8 {9 Y) q o0 S! c3 V# _
+ c6 G- t- e1 V2 ]; d8 D0 _
1928年生,哈尔滨人。新中国成立前投身革命,曾为苏联红军担任翻译。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(俄国学校)。1945至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、东北电影制片文工团员、放映队队长等职。1949至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副组长、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。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。曾扮演过《内蒙春光》中的大喇嘛、《停战以后》中的朱伯涛、《小兵张嘎》中的王翻译官、《兵临城下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《下次开船港游记》中的白瓷人和《奔向银幕的马》中的黄默等。《小兵张嘎》里的“胖翻译”,是他创造的经典银幕形象,令观众印象深刻。尤其是他啃着西瓜愣愣地放出的那句话: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,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……”总是被人津津乐道。其实王澍本来就是个胖翻译,只不过翻的是俄语。他曾作过苏联影片《伟大的挫折》(合译)、《夏伯阳》、《卓娅》(合译)、《驯虎女郎》、捷克斯洛伐克影片《姐妹》、匈牙利故事片《火》、保加利亚影片《丹卡》、民主德国影片《冷酷的心》等30余部译制片的翻译。2000年,王澍先生还参加了话剧《冰糖葫芦》的演出。2003年3月,73岁的王澍因病在北京去世。% [7 F9 L# f6 { K& |2 P, B8 c- \
7 u: ]6 S- q& g' j9 ]6 R+ J( `
: ^, g- @/ W( p5 h/ D7 R& P+ k5 u, l9 R
颜彼得(1941年6月——2000年10月)
" c8 H B& f0 e* m
$ z4 ?9 w3 \; d 话剧、影视演员。祖籍广东连平,1941年6月19日生于重庆,在北京长大。1953年考入北京二中直至高中毕业。1959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。1963年十月毕业后分配至河南省话剧团任演员,后病退,居住北京。1999年8月4日妻子去世后,便开始从事话剧,电影,电视,表演,制作,导演工作逾四十年。在电影《骆驼祥子》中饰演了刘四爷,这一银幕形象堪称他的代表作,深受广大观众喜爱。他在许多影视作品里饰演了各式各样的人物,以演喜剧和历史人物著称,只是反派居多,正面角色寥寥。如《梨园传奇》中的马五爷,《神秘的大佛》中的黄团副,《骆驼祥子》中虎妞她爹刘四爷,《谭嗣同》中的袁世凯……但他在生活里却是个大大的好人。且不说良好的艺德,只言他陪伴病妻十年这桩佳话,便足见其人品人格!在2000年春节被发现患上直肠癌后,情绪一直乐观,就是在“临走”时他的话依旧不改其幽默本色,他这样说:“这次就不说再见了,应该说永别。凌老爷子(凌子风)在那边等我呢,我们在那边又可以一起拍电影了”。2000年10月6日,于北京因病去世,享年59岁。5 R" g* _: P% ?
; K* q" |# `6 V9 n9 i) Q- P
20
X* L+ H3 c3 Z/ ^( L
* U3 z% {$ s! q4 y, D《甲午风云》“吉野号”舰长伊东7 D# u6 p) F# k: \7 J

4 j9 {' Q* U! a' |6 @ 方化(1925年8月30日——1994年11月7日)
+ R8 A4 P5 i* p. }/ S4 I& G$ y' p/ a: h4 a7 q9 |8 ^, f
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,老一辈表演艺术家。1925年8月30日,方化出生于大连市郊的村子黄泥川。少年的方化秉承父愿,考入了大连商业学堂。1944年年底,到设在长春的“满映”制作部录音科,当录音助理员。1945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。曾参加话剧《太平天国》、《家》的演出。同时在东北剧社、大黄河歌剧团演出的《洋状元》、《狂潮》等剧中饰演角色。1946年随长春电影制片厂迁北平后,参加《松花江上》、《小白龙》、《哈尔滨之夜》的拍摄。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、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。1979年起任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,参加拍摄《与魔鬼打交道的人》等影片。
2 ~. j3 m9 F6 D9 @$ G3 d! L! j: b: Q 方化以饰演反派人物而著称,在银幕上与日本“鬼子”结下了不解之缘。1955年他在《平原游击队》中塑造的松井,是其中最“出色”的一个,被称为中国影史上塑造最成功的外国人。那句经典台词:“慌什么,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。”也广为流传。1962年在《甲午风云》中,方化又成功塑造了日寇“吉野号”舰长伊东,再次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了他继《平原游击队》的松井之后,又一个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。
7 ~( `* p; t% V$ O1 o& @ 1994年,姜文盛情邀请方化,在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,方老对此欣喜若狂。这一角色可是他演了一辈子戏才终于等到的机会。虽然在这部电影中,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,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,但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。然而可惜的是,没等片子正式上映就因病去世了。据悉,在病危的时候,他拒绝使用好药,而且谁也说服不了他;曾多次在昏迷中醒来将针头拔掉,理由只有一个:“我不行了,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……”1 P# v# r6 i/ D! I$ e' l: D
?0 j# D# g1 G
* z. s$ y6 i+ R+ P8 T. }: a李颉 0 b- T# J, W8 w
. Z L7 v; Y* j6 V
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,1925年5月26日出生。曾在《神秘的旅伴》、《国庆十点钟》、《满意不满意》、《甲午风云》、《车轮滚滚》、《大脚夫人》、《萧太后》等数十部影视作品中担任过重要角色。多年来成了“银幕上的专职老坏蛋”。并在电视连续剧《红楼梦》中扮演贾赦。1999年12月被聘为东方冰峰影视公司艺术顾问、兼培训艺术教授,担任北普陀影视学校的教学工作。" P! h% Z% \+ g. s% U6 [! j
. F$ g' T, y& y& {+ K# |' X9 v7 ?% S" c( r; \, u/ V# z
浦克(1916年1月——2004年3月18日)
4 B- {5 @: L) O . {; ^; o) u4 f6 O H, Y
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、表演艺术家。191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,1938年,他考入了伪“满映”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涯。抗战胜利后,他在金山领导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,与张瑞芳合作,在影片《松花江上》成功地扮演了老祖父。1949年10月全国解放后,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《吕梁英雄传》的演出,之后,又应邀相继拍摄了《高歌猛进》、《一贯害人道》、《丰收》、《一场风波》、《沙家店粮店》、《夏天的故事》等影片。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,接连在《新局长到来之前》、《国庆十点钟》、《地下尖兵》、《寂寞的山林》、《风从东方来》(与苏联合拍)、《英雄儿女》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。1972年以后,先后参加了《艳阳天》、《向阳院里的故事》、《人到中年》等影片以及多部电视剧的拍摄。从影60多来,形成了深沉,质朴,凝炼、幽然的表演风格。有“影坛千面人”的美称,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。
0 g) V* B& F0 E6 ]1 b: g3 ]# W$ L8 q' u4 A7 T9 n+ b% {3 _) R7 _% i
& z' Q. m* p ~7 C; K/ y% x5 R* w% [4 Y
浦克原配夫人夏佩杰1991年末病逝,这时浦克已75岁高龄,虽有儿女,生活还是很不方便。有热心红娘牵线,1995年末,浦克与教师张静喜结连理。2004年3月17日,这位从影已经65个年头,人称“三朝元老”,扮演过近百个角色,被称为德艺双馨的老影人、受人敬仰的艺术家,在走完88年人生历程后,因心脏病发作导致急性肾衰在医院发悄然离世。& W6 x# l7 |( B9 R1 g4 X
6 @' F2 x; U- [+ ]1 \! }8 ^
! J" _; n6 |. \4 i' o6 p) `' S. Y崔超明* p9 K- y6 @, Q; N& G1 J4 ?9 }

( h1 C/ Z1 w' R+ T( W& C; J) K f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18年生于一个中医家庭,中学时开始学习绘画,后来逃到香港,先在英美烟草公司当切烟和卷烟工人,后入香港华文日报当校对员。1942年他回到上海,在艺光剧团,苦干剧团任演员。1947在年文华影业公司当演员,在《母与子(1947)》、《小城之春》等影片中扮演一般角色。
8 P% f9 N6 Q; H& p9 _
4 l. @5 Z0 \# y. ~
" q |( q% U5 F- w: r2 o, f 新中国成立后,他参加了文艺宣传队,到街头演出,不久,他便在《夜店》中饰演赖皮匠,在《我这一辈子》中饰拉洋车工人,他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劳苦的拉车工人,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二等奖。此后他又在《关连长》、《腐蚀》、《姐姐妹妹站起来》等影片中扮演一系列人物。1952年,他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译制片演员,为多部译制片配音,曾获得翻译片最高奖金。此后,他在《渡江侦察记》中饰敌军长,《不夜城》中饰资本家,《长虹号起义》中饰演敌海军司令、《女篮五号》中饰球场老板,《阿诗玛》中饰仇万里等,多年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表演技巧。1959年,他参加了湖南电影制片厂的筹建,1961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。入长影后,他相继在《独立大队》、《南海的早晨》、《兵临城下》等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国民党中高级军官形象,成为擅长扮演反面角色而著称的演员。在银幕上,他将角色丑恶的灵魂,残酷的本质表演得淋漓尽致,让人恨之入骨。八十年代,他又参加了《三家巷(上下)》、《小城春秋》、《特区姑娘》的拍摄。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:《渡江侦察记》,《女篮五号》,《南海的早晨》等。
& N4 z" h' ^2 h8 `8 y6 w) T; i9 y. s& l$ }
# F+ b+ c. W5 y" @* `周文彬
3 C. O8 p8 k( x% D- n2 M, ]
3 \0 F& ^) ]& M/ u, d2 N" C 长春电影制片厂老演员。周文彬不仅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《英雄儿女》、《铁道卫士》中王复标和赵师傅这样和蔼可亲的工人师傅的形象,同样也善于扮演令人憎恶的“大汉奸”,如《甲午风云》里的方伯谦、《党的女儿》里的匪军官等。
8 G" J% p' y- K) n6 x6 u% Y( d0 c- m: E. M: {5 `* c: S f# }0 b
2 W/ D% S+ F! H( D1 Y( [' ?2 o r0 S程之(1926——1995)
7 N1 b0 t# [7 A0 u+ E ! F6 L+ u6 i; | F4 M& G
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,著名表演艺术家、配音演员、相声演员,是被观众称作“南方特务”的名反角儿。原籍湖南宁乡人,1926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,幼年移居上海。中学时即爱好话剧,1944年肄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成为话剧演员,先后在上海剧艺实验剧团、上海联谊剧社、苦干剧团、中国演剧社、群力剧社,演出了近40部舞台剧。1947年步入影坛,成为文华影业公司演员,出演了《假凤虚凰》、《太太万岁》、《夜店》、《母亲》、《哀乐中年》等影片。解放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,出演了《我这一辈子》、《关连长》、《李时珍》、《魔术师的奇遇》、《飞刀华》、《红日》、《儿子、孙子和种子》、《苦恼人的笑》等影片,因在影片《我这一辈子》中饰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,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。1952年后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、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80年代曾编导电视剧《蠡湖姻缘》、《名优之死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天下第一关》,并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。程之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,同时又是一位戏路很广的演员,也能塑造正面人物,并从事导演工作,80年代曾编导过《名优之死》等电视连续剧。程之除了拍电影外,还唱京戏,说相声,主持节目,1995年2月14日,他参加上海市政协元宵联欢晚会;演唱《盗御马》后,突然心肌梗塞,猝然倒在舞台上,离开千千万万热爱他的观众。$ t7 h4 M8 ~1 X0 h( j! ?" J
3 h& p2 Z, \( h% u9 d! h( k" C2 v$ Y
《渡江侦察记》情报处长8 _* m6 K% f* N

5 [ F/ o) n0 d5 q 陈述 (1920年——2006年10月)
7 s& A7 f% I \ ^% y$ t) f* T3 M" z$ R+ o
W/ Q) r5 L. c& g6 |( j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,著名表演艺术家,以饰演各类反派人物见长,被称作“反面人物大师”。生于上海。1935年入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,后任职员。1939年入上海邮政管理局任邮务员,业余参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、中青剧团和邮务工会的雁声剧团,演出话剧《放下你的鞭子》、《大雷雨》等。1942年起相继参加未名剧团、中国旅行剧团、国华剧社等职业剧团,任兼职演员。先后参加演出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、《茶花女》、《少奶奶的扇子》、《袁世凯》等三十余个剧目。抗战胜利后在邮务工会话剧组和上海剧艺社演出《升官图》、《雾重庆》等。1948年后任文华、大同等影片公司特约演员,参加拍摄《彩凤双飞》等影片。1951年起相继加入大同影业公司、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,开始专业电影演员生涯。曾在《渡江侦察记》、《铁道游击队》、《海魂》、《林家铺子》、《聂耳》、《飞刀华》、《难忘的战斗》等三十余部影片中,塑造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。其中在《渡江侦察记》中成功地饰演国民党情报处长,1957年于文化部1949∼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。1979年后参加《新郎之死》、《两家春》、《藏金记》、《翁婿之间》等电视剧的拍摄。从第一次登上银幕的《斩断魔爪》,到因为塑造《渡江侦察记》中的敌情报处长一角而成名影坛,此后,他还扮演了日本特务队长岗村(《铁道游击队》)、反动教授(《为了和平》)、敌副舰长孔啸天(《海魂》)、工贼朱阿财(《黄浦江的故事》)、上海客人(《林家铺子》)、老地主汪明德(《难忘的战斗》)、杨大榕(《神圣的使命》)和日本特高科情报股长松田(《开枪,为他送行》)等反派角色。$ t& U' c! w& n
. d3 s# e5 \- L" ^' L. D8 f5 e6 C0 u
其实以阴险狡诈、凶狠毒辣的敌情报处长一角扬名影坛的他也曾多次尝试喜剧,在《球迷》、《老兵新传》、《飞来的女婿》中都有诙谐幽默的表演,同样给几亿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,并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。2006年10月17日,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因病去世,享年86岁。
4 Y |) O! [$ r! o8 m9 e/ K% n; L
! w, O' {$ N8 W0 g$ T! _
" b; r0 q* R n7 u2 ]项堃
9 K+ B2 F; c# b& {- s ; ^! X3 E1 K5 g- L! j$ f: H
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,著名表演艺术家。1915年生于河北吴桥。1935年山东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毕业。1936年入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学习。1937年任中国旅行剧团演员。1938年入武汉合唱团任戏剧股长、导演、演员,并赴新加坡、马来亚演出抗日戏剧。1940年到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,拍摄《青年中国》等影片。1941年任中华剧艺社演员,演出话剧《天国春秋》、《风雪夜归人》等。1945年在中电二厂、中电三厂任演员,在《白山黑水血溅红》、《郎才女貌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。1949年入上海华东革命大学学习。1950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在《南征北战》、《三年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,到山东电影制片厂任剧务、新闻纪录片解说员。1961年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话剧科主任。1964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,参加拍摄的影片有《停战以后》、《烈火中永生》、《大河奔流》、《海囚》、《佩剑将军》、《火烧圆明园》等。1988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电视中心顾问。项老是个响当当的大腕,善于扮演国民党的高级官员。他演了一辈子戏,那骄横不可一世的“张军长”,那国民党谈判代表李国卿,还有军统头目徐鹏飞,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———“坏”印象。项堃脸上的表情不多,单是嘴角微微一动,就让人感觉他在咬牙,正是那招人恨的表情深深印入了观众内心。5 u5 z% x2 T! s+ R+ @
2 T# Q" p1 [" a
夏天8 T7 r% {, ?; n. l. Y* j

! H; x, y M* X; T& N# Y& u$ s) z# ~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原名夏克平,祖籍江苏。1920出生于上海。幼年的夏天性格开朗,兴趣广泛,中学以后又迷上了戏剧和电影。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对他的影响很大,他渴望成为一名演员。1938年他只身来到重庆。1942年考取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,攻读戏剧表演。以后他参加了教育部实验演剧队相继在“哈姆雷特”、“蜕变”等话剧中担任角色,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舞台艺术实践机会。
+ Y, R' B7 |8 R4 k7 [5 ~
: ^* V; y4 a% X0 B# w2 H/ T: m
+ r0 Y( N! L" b) U 1944年参加了校友剧团“家”、“清宫外史”等话剧的演出,1945年他来到重庆,先后在“春寒”、“日出”等话剧中担任角色,在表演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。抗战胜利后,夏天回到上海,参加了“升官图”、“原野”等十几部话剧的演出。* G* a, B% o& M! i, f
* V3 ~3 ]3 Y! e5 v3 R4 a
& J. ?. d7 C+ |* r+ g+ ~3 K/ \
1946年后,在昆仑影业公司、中电一厂任特约演员。夏天第一次在电影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中扮演了一个国民党官僚机关的小官吏——龚科长。得到了好评。此后他又相继在《关不住的春光》、《丽人行》等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。) M6 _1 _" c7 S5 ?( P. B# F
7 G6 A3 _" G* c
2 y+ a$ Q9 D6 ] 1948年夏天投奔苏北解放区,调到华中文工团任戏剧教员,在“白毛女”中扮演穆仁智。解放后,夏天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。三十多年来相继在《翠岗红旗》、《金银滩》、《羊城暗哨》、《聂耳》、《林则徐》、《渡江侦察记》等二十余部影片中担任角色,擅长饰演反派人物。1985年主演影片《美食家》。他认为把反面人物演得逼真,同样具有艺术美的价值。
5 f+ i8 `7 j `: F+ g. ]$ ^$ R# z U8 P0 d: [
0 y8 `8 H- Q8 m8 {, D5 j9 v, Q* A白穆+ h: C0 ^( M. K0 Y
]/ \6 T0 W5 [
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。原籍浙江宁波,1920年生于天津。当过学徒、杂工。17岁时在独幕剧《洞房花烛夜》首次扮演角色。1941年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。1947年从影。1949年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、演员剧团副团长。80年代涉足导演创作。在其演艺生涯中,以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演技,《翠岗红旗》、《南征北战》、《逆风千里》、《春苗》、《难忘的战斗》等影片中,成功地在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反面人物形象。
. }6 r4 M1 G) }
; y" T; x4 G9 k% Z8 q8 }+ q) q30, }! }: V$ j: x+ L7 K
0 N+ C: V- h( i; b4 l8 M
) P' Z4 U" Y, ^
冯奇
: P% {- [6 k' b# l- A% @ 6 X) T( U, g) k6 h+ j
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曾在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阿诗玛》、《春苗》、《蓝色档案》等片中成功地扮演反面角色。有人曾问冯奇:“你长得慈眉善目的,怎么在电影里总演坏人呢?”冯奇叹了口气说:“别提了,自从我在一部影片里饰演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医生后,一上街就有人指着我说‘看,那不是钱济仁吗?’从此,导演就尽让我演反面人物了!”冯奇在2005年 8月,被授予第10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(金凤凰奖)“特别荣誉奖”。
4 o z1 o9 K2 l: `1 C
( N9 O8 P$ C$ S
$ H( R2 o4 D1 K7 k) p郑敏(1914﹒2﹒6——1980﹒1﹒23)
5 N [0 E' A- D6 Q 0 O- o/ P9 h; u# w, ]
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,著名反面角色演员。江苏南京人,回族,别名厚崑。1935年,郑敏即参加了话剧的演出活动。抗战爆发,他离开南京到汉口,后又转到重庆,在“上海影人剧团”时,参加了一些剧目的演出。) O6 U c J. j; X9 {8 e
9 N% p2 [* F1 j& k" j
3 R; }2 [8 t& e$ v: j 抗战胜利以后,他回到上海。1947年,在“中电”二厂参加了影片《青青河边草》的演出。1948年,在香港的南群影业公司和大光明影业公司先后参加了《恋爱之道》《野火春风》《水上人家》等影片的拍摄。1952年,他从香港回到上海,先在大光明影业公司的《方珍珠》里扮演角色,以后入上影厂工作,参加了《渡江侦察记 》《天罗地网》《为了和平》《铁道游击队》《母亲》《家》《不夜城》《聂耳》《铁窗烈火》《地下航线》《地下少先队》《春满人间》《魔术师的奇遇》《燎原》等影片的拍摄。“文革”以后,他又参加了影片《平鹰坟》的演出,在众多影片中都扮演“大坏蛋”。1980年1月23日,郑敏在上海逝世。 }* q4 g% d+ r/ s( ?, l( P
5 @; S; [# i, R& W9 ~2 L' s6 U- C8 U% i
《红色娘子军》里的大管家" T# `4 ]& F& S( W4 c

\# ~& a4 K2 E 杨梦昶是上影厂的老演员,而且是一位参加革命很早的老同志。 1949年11月∼1952年3月,上影先后从华东军区文工团等革命老解放区的军、政单位调入一大批人员,杨梦昶就是其中之一(还包括汤化达、仲星火、铁牛、夏天、温锡莹、李梓等等)。1950年开始登上银幕,在他的演艺生涯中,最为成功的是在《红色娘子军》和《燎原》里扮演的两个反面角色:大管家和矿主吴晓岚。尤其是《红色娘子军》里大管家的阴险狠毒、老谋深算,被杨梦昶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。“大管家”那不可捉摸的眼神,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。据悉在拍摄《红色娘子军》的过程中,还成就了老杨与老演员朱莎(大丫头的扮演者)的美满姻缘。杨老由于身体不好早在70 年代中期就病逝了。朱莎也已在90 年代去世。2 s+ n0 D# E; I& a4 u- V! x
7 I r9 q7 \, H6 E. t* _ u
4 Y9 m L( q2 ?3 `+ \1 ~$ @
董霖(1921——2004)
; e% g" ]2 L6 u! @/ g
) A0 T% Y& V" X# E/ r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原名董瑞霖,1921年出生,河北唐山人,中学毕业。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文抗宣传队、西北剧社、西南旅行剧团、中华剧艺社、中央青年剧社等团体,演出舞台剧。1944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,在影片《警魂歌》中扮演角色。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,在昆仑、华侨等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《希望在人间》、《再生年华》中扮演角色。194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,参加拍摄《大地重光》、《红日》、《梅花巾》、《西安事变》等影片。
4 [7 \6 s2 A9 j( w6 g
$ _ t% b. [# R& s7 {1 u) A2 Z+ g1 [. z2 ~$ s- C. w, ?
董霖以塑造反派角色见长,在电影《红日》、《地下航线》、《金沙江畔》、《希望在人间》中,均有精彩的表演。在上影他和陈述、程之、于飞曾被并称为“上影四`坏蛋'”。说起在影片中的反派角色,他曾挺得意地说“几十年来,在众目睽睽之下,我被“击毙’过15次,但至今仍然活着,没有留下伤疤和后遗症”。2004年1月31日病逝,享年83岁。
5 X- D# E+ k1 [& T2 _5 L3 T
. T& |6 v/ n9 i4 n5 E3 x r! ?& K' \5 d, q
) C# q% Z- A% o7 M7 m阳华(1915——1978), d4 X, u/ ~/ r* d; |% [/ b5 X
) S* ]( K* b/ J
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天津人。1933年肄业于天津市立师范学校。1935年就读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首届表演科。1937年毕业后,从事舞台演出。抗战时期,先后在重庆中华剧艺社、中国电影制片厂、中央电影摄影场、中央青年剧社演出的《日出》、《雷雨》、《夜上海》、《大地回春》、《屈原》等数十部话剧中饰演角色。抗战胜利后,参加了《还乡日记》、《痴男怨女》、《荒园艳迹》等影片的拍摄。
, t3 j5 _% S& A' |/ A5 B( e: O% M- n9 _/ F+ V! Y% `( r7 R
( y8 Q6 }. v6 |9 }4 M! W4 Z' R0 Q9 A
建国后,任上影厂演员。参加了《团结起来到明天》、《南征北战》、《宋景诗》、《母亲》、《家》、《不夜城》、《红色的种子》、《乔老爷上轿》、《林则徐》、《聂耳》、《51号兵站》等影片的拍摄。与此同时,他还演出了《关汉卿》、《北京人》、《镀金》、《红色宣传员》、《高级垃圾》和导演了《白杨树下》、《一百个放心》等话剧。阳华以饰演反面角色见长,他在《南征北战》中饰演的敌李军长,那句经典台词:“看在党国的份上,拉兄弟一把!”已广为流传。
' b8 h+ x& u' E. {* \+ \, M; r l0 \
. p: M \! u& P# W! [) H7 Y 此外,他还参加了《伟大的力量》、《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珂》、《生活的创造》、《奇婚记》、《危险的货物》、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等译制片的配音工作。1978年10月14日,阳华在上海逝世。# V6 D6 d- h+ W/ h& o( R# T
9 k6 r, `7 z, n$ j# z: J- m6 @1 {
7 q4 M8 _- ^- e6 b8 a& L于飞(1922—1998); l: S8 ?" l0 k" h' K) z
0 ]% @. W, ]4 o/ k) f
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。广东南海县人,1922生于上海。1942年毕业于上海工部局格致中学。曾参加上海艺光剧团、联谊剧团和苦干剧团,主演《福尔摩斯》、《文天祥》、《日出》、《原野》、《蜕变》等话剧。
) p S* P7 S" ^: j" B/ a* a& z1 M3 w- P( f4 l/ U8 j
' ^$ ]7 v& D! q2 T& q! d
1951年起任上海人民艺术剧团演员培养学馆助教。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擅演反派人物,并以演外国坏蛋而著称。曾饰演《红色娘子军》中的大金牙,《燎原》中的徐监工,《红日》中的徐旅长等。还曾参加《上海屋檐下》、《传奇夫人》等电视剧的拍摄。 G! T* v% ?, \! ~8 d5 p8 d6 o
0 R0 X# g# e: A7 z$ ?8 q
: B; }1 }9 l! O& u 1979年根据美国卡森.柯霍原著《彩色和黑白电影、电视的化装技艺》一书翻译出版《化装技术》。于飞的夫人嫩娘是上海著名的滑稽演员,在滑稽电视剧《老娘舅》中演老舅妈。8 ~' N& w! R, J2 l6 d* z% g
2 [. L0 R& J& y) U7 G
! o$ R* x5 E2 {4 ~ p
《难忘的战斗》里的刘副区长
. B) b/ I) T) \! L# a
0 c% P: M# `# r2 s" l 焦晃
+ Y) j( Q2 ]6 N. a6 ] W+ a- J
4 \- y" \( e) V" n5 M1 N% e# }: Y
著名表演艺术家,话剧、影视演员。生于北京,1955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,受教于苏联专家叶.康.列普科夫斯卡娅和朱端钧、胡导等教授。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,同年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,现为国家一级演员,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。数十年来,焦晃在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位经典角色,有“莎剧王子”和“戏疯子”之称。话剧界素有“南焦北于”之说,“北于”指北京人艺的于是之,“南焦”则是指焦晃。对于今天的观众,于是之的表演已经只能成为难忘的追忆,而年过七旬的焦晃,还依然活跃在舞台上。他在电视剧《雍正王朝》中扮演的康熙皇帝,《汉武大帝》中扮演的汉景帝,《乾隆王朝》中扮演的乾隆帝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1 y6 ]/ K. Z" d
; t6 u3 A9 Z7 v9 ~' b% ^
) l5 t8 q- Q9 n/ }; Q V0 s 1976年,焦晃在《难忘的战斗》里成功地塑造了混进革命队伍里的阶级敌人“刘副区长” 这一反面形象,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,令人过目难忘,是当时一个很经典的反派银幕形象。在电影里,他那句:“这样吧!我也忙得很喽”,曾在生活中被人大加效仿。9 X1 g3 ^ n4 l9 s: |1 D0 E" v
6 u( @5 b/ |! ^/ N* J: W+ [) \8 e2 t" b1 s3 R
《虎穴追踪》里的资丽萍
' d' t1 M2 d9 ~, }
2 H' M( ]- }8 C/ j! j: \ 叶琳琅7 _% G# O- _5 a5 s& l& W! n% ?
$ I6 l( `! N$ z- ^# E. q 1932年1月出生于南京。195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校(现北京电影学院)表演系学习,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,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。四十年来,她参加过《如此多情》、《笑逐颜开》、《铁道卫士》、《小字辈》、《不该发生的故事》、《血色清晨》、《雾野》等五十多部电影、电视剧的拍摄,为《保尔·柯察金》等四十多部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,并主演过《霓虹灯下的哨兵》等几十部话剧。她的表演生活化,人物特性鲜明,尤其是以演反面人物和喜剧人物见长。她所扮演的角色即使只有几个镜头,都要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创作,力争“人各有貌”。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。
% v! b" Q1 [3 U8 q* b3 p
( _* L+ n1 s: D: ?5 v
" T4 S5 K i( ]0 O5 s《羊城暗哨》里的八姑
4 s2 M& x' q. G$ l
; t& ?' @4 R& L 狄梵, [' }5 j9 [3 ? `* I4 o, W4 R
8 m1 d9 o$ g+ |5 P1 n
Y- m( m% ]1 E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。1920年出生,江苏南京人,毕业于上海培成女中。1940年起在上海中国旅行剧团、上海剧艺社、天风剧团任演员,演出多部话剧。1943年曾在中联摄制的影片《千金怨》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2 E) E7 e. ]& c$ b* J: d
) O: j: {3 A1 w/ _7 {8 Q& T- p0 J+ X! p' o) I! X* i' a5 ]
1948年赴香港,先后在大光明、长城、50年代等影业公司摄制的《神.鬼.人》、《火凤凰》等影片中扮演角色。1952年1月初,因在香港从事爱国活动,被港英当局限令他们在24小时内离境。回到新中国的怀抱,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,参演过《复活》《水上人家》等多部故事影片。狄梵凭着出色的演技在反特故事片《羊城暗哨》中塑造了女特务“八姑”,这个角色成为她从艺生涯中最突出的经典形象。通过这部优秀的影片,让更多的观众永远记住了她的“八姑”。她现在走在路上,还不时被年龄稍大一些的路人发现,并亲切地叫她“八姑”。
% t5 ~( D+ ~3 \8 E7 a3 I7 p0 O. p! C1 h: f- d; J! U. z
& G; _4 v2 n8 V/ Q1 Y. c, Y 狄梵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刘琼的妻子。这一对银幕佳侣,因舞台而相识相爱,甘苦与共,2002年的4月,刘琼突然乘鹤西去,56年的长相厮守,顷刻间,只剩下85岁的狄梵,两个女儿都在国外,她一人独居上海。* c2 `8 r! D" ~ O5 v
! s- T+ U+ a/ ]' o( t6 L! W
0 _( ^" X- I( u7 T Q" g$ m《暴风骤雨》里的小老婆1 j) R! u9 @) \( s7 a

" s+ `( {% X' p4 s4 s @莽一萍(1929——1990)% f/ w1 Y/ h* |0 j6 o# N
3 H! ]# ^# G+ W0 T/ e$ T; z* X/ m
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。原籍吉林,1929年5月生于北平,蒙古族。1944年从影,1949年调北影厂任演员,出演了《新儿女英雄传》《一件提案》《虎穴追踪 》《前哨》《暴风骤雨》《巴山红浪》《海上明珠》《猎字99》《祭红》《翡翠麻将》等影片,以塑造坏女人形象见长。莽一萍凶很的造型,沙哑的嗓音只要在银幕上一出现,就会使观众过目不忘。
9 z$ r' M. n. G2 T 此外,她还为墨西哥影片《玛利娅》、电视连续剧《诽谤》,日本影片《冰雪之门》中的角色配音。1990年5月14日去世。 |
評分
-
查看全部評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