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註冊時間
- 2005-7-8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3976 天 連續簽到:1767 天
|
一、腎陽虛:
" _7 ^6 s0 q) T% S% n* @4 x
7 d- z8 e/ \, \7 r 在中醫理論中腎主藏精納氣,為人體“先天之本”,腎陽虛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所引起:素體陽虛、年高腎虧:久病傷腎。主要表現為腰膝酸痛,畏寒、手腳冰涼、乏力疲憊、夜尿頻多、陽痿不育、水腫、舌苔厚膩而舌肥大等癥狀。
3 d, p$ Y" g' p" K4 S, u& v9 q1 x/ q; ^5 D& y# X& r: N
二、脾陽虛:
+ E1 ^( m% m1 o. s1 o' u5 s: e# k) D
脾陽虛指的是人體脾陽虛衰、脾不得溫運,陰寒內生所產生的癥狀,多見于十二指腸潰瘍、慢性胃炎、胃下垂、慢性腸炎患者等胃腸道患者。脾陽虛者常表現為自汗、神疲乏力、大便稀溏、食少消化不良,噯氣泛酸、大便稀溏、腹脹腹痛等癥狀。
5 |: ~' x" q$ z# c6 v s' o8 Z1 z: A3 X& ]) \6 N
三、胃陽虛:
. A# [- r/ }' L2 J3 n+ B2 X0 a! H5 V! {' r$ b8 [0 `
胃陽虛癥主要是由于脾胃陽氣先天不足、飲食無節、過食生冷、久病纏身、勞倦傷中,感受寒邪所致的陰寒凝滯胃腑。常表現為胃脘冷痛,綿綿不已,時發時止,喜溫喜按,食后緩解,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,食少脘痞,口淡不渴,倦怠乏力,畏寒肢冷,舌淡胖嫩,脈沉遲無力。
* g H! z9 E: u0 u$ k1 {3 i7 a( V% _1 b5 O" R) {+ D$ X
四、心陽虛:
) l$ w& l* u3 I j o2 L7 @
# V" ], k4 Y# A, B+ x! E9 B) t 在中醫理論中,心主血脈,只有心陽充沛,才能夠氣血暢通,濡養周身,心陽不足,則氣血無力運行,導致人體出現陽虛的癥狀。
+ \! h7 y( Z2 m# C4 g/ j
" @5 ? i4 u- L 心陽虛主要表現為胸悶胸痛,心悸冷汗,惡寒肢冷等癥狀。
! M3 O% J1 E0 K* \. E0 e4 M" j) l+ _* N9 r+ U+ a6 i+ S/ u
五、肝陽虛:! ~2 _% e" l2 X R3 n7 p
2 Q4 M2 i2 }' H* u, k4 {! g 肝陽虛指的是肝臟陽氣不足而導致陰寒內盛及相火內郁化熱,常見的癥狀有頭暈目眩、兩脅隱痛、情緒抑郁、多疑善慮、女子乳房脹痛,少腹冷痛、月經不調或崩漏、男子陽痿、腰腹疼痛、脾氣急躁、口唇發青、脈沉遲無力等。
8 x3 w2 x, }1 J/ e5 q! V* z D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