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人有問屋廬子曰:“禮與食孰重?”曰:“禮重。” “色與禮孰重?”曰:“禮重。” 曰:“以禮食,則飢而死;不以禮食,則得食,必以禮乎?親迎,則不得妻;不親迎,則得妻,必親迎乎!”屋廬子不能對,明日之鄒以告孟子。 孟子曰:“於答是也何有?不揣其本而齊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。金重於羽者,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?取食之重者,與禮之輕者而比之,奚翅食重?取色之重者,與禮之輕者而比之,奚翅色重?往應之曰:'紾兄之臂而奪之食,則得食;不紾,則不得食,則將紾之乎?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,則得妻;不摟,則不得妻,則將摟之乎?
4 b9 p0 B! M P$ L1 O2 S4 P
" s: O0 f4 q5 J 有個任國人問屋廬子說:“社會行為規範和飲食吃飯,哪個重要?”
. b# b. c) ~ r3 C6 p 屋廬子說:“社會行為規範重要。”: n3 V- \5 `2 b! Z& i. U& C
任國人又問:“性愛和社會行為規範誰重要?”
+ J, }4 q X1 [0 \ 屋廬子說:“社會行為規範重要。”- Z" Y7 \, e0 |* ^/ @
任國人說:“要是按照社會行為規範去求食,就會飢餓而死;不以社會行為規範去求食,就能夠得到飲食,難道必須要按照社會行為規範嗎?如果按照社會行為規範來迎親,就會得不到妻子;如果不按照社會行為規範來迎親,就能夠得到妻子,難道必須要按照社會行為規範來迎親嗎?”
/ s# n6 T+ ^1 ^8 O4 L& }0 C9 j; Z 屋廬子不能回答這個問題。第二天便到鄒國去告訴孟子。
4 y' M* Q3 i* z! k- J1 ^+ X5 q 孟子說:“你這樣回答就是了,這有什麼呢?不揣摩根本的東西,而只去比較末端?方寸之木可以使它高於很高的樓,金屬重於羽毛,怎麼能說是一小鉤金比一大車羽毛還重呢?拿求取飲食的重要性與社會行為規範中輕微的東西來比較,怎麼僅僅是飲食重要呢?拿求取性愛的重要性與社會行為規範中輕微的東西來比較,怎麼僅僅是性愛重要呢?你去回答他就說:'扭住兄長的胳膊而奪取他的飲食,就能夠得到飲食;不扭住兄長的胳膊,就不能夠得到飲食,那麼你扭嗎?翻越過東邊鄰居的牆去摟抱他家的姑娘,就可以得到妻子;不摟抱就得不到妻子;那你會去摟抱她嗎? " b+ _: j% S0 p2 ] O f, c
|